在氨基硅油的性能中,氨值與手感硬度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聯(lián),而是存在 “適宜范圍” 的規(guī)律:在一定范圍內氨值升高可優(yōu)化手感,但氨值過高時,手感確實會趨向變硬,絲滑性也可能下降。具體原理如下:
氨值(通常以 mmol/g 表示)是衡量氨基硅油中氨基基團數(shù)量的指標,氨基(-NH?、-NHR 等)是極性基團,其核心作用是增強硅油與纖維(如棉、滌綸等)的結合力(通過氫鍵、靜電作用或化學反應),同時影響硅油分子鏈的柔順性和膜的物理性能。
-
低氨值階段(如氨值<0.3 mmol/g):
氨基含量低,硅油與纖維的結合力較弱,分子鏈之間的相互作用(如氫鍵)少,形成的膜更柔軟、滑爽,但可能存在耐久性差(易脫落)、手感偏 “虛軟”、絲滑度不足的問題。
-
中氨值階段(如氨值 0.3~0.6 mmol/g):
氨基含量適中,既能保證與纖維的牢固結合,又不會因氨基過多導致分子間過度交聯(lián)或剛性增強。此時硅油膜的柔順性與彈性平衡較好,手感柔軟、豐滿且絲滑性突出,是多數(shù)紡織品(如棉、針織品)追求的理想狀態(tài)。
-
高氨值階段(如氨值>0.6 mmol/g):
氨基含量過高時,極性基團之間的相互作用(氫鍵、靜電吸引)顯著增強,導致硅油分子鏈的柔順性下降,形成的膜剛性增加(類似 “分子間抱團”)。此時手感會從柔軟轉向偏硬、粗糙,甚至可能伴隨 “澀感”,絲滑性明顯降低。此外,過高的氨值還可能導致紡織品泛黃風險增加。
氨基硅油的手感并非隨氨值升高而單調變軟,而是存在一個 “最佳氨值區(qū)間”。當氨值超過該區(qū)間后,由于分子間作用力過強,手感會趨向變硬,絲滑性下降。實際應用中需根據(jù)纖維類型和手感需求選擇合適氨值的產品。
